截至3月18日,已有3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布2008年年报。而这32家公司的负债总额高达2860余亿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表示,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很多开发商的银行借款基本到期,但大多数银行都选择了展期。 |
“银行对开发贷还款展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海某商业银行一位副行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银行对待开发贷的真实态度与谈判细节。
他说,银行的利润90%靠利息,而个人按揭贷款的利息比重是相当高的,“要想放开发贷,个人按揭贷款必须在这家银行办理,这是银行跟开发商谈判的重要筹码”。
潜规则暗藏
年报显示,在房地产业利润增速整体放缓、销售量大幅下降的时候,这32家公司净利润率平均仍超过20%,最高达61.64%。
负债最高的3家公司是万科A、保利地产和上海复地,分别达到804.18亿元、379.59亿元和141.11亿元,但它们的净利润率分别是13.33%,16.18%和4.13%。
“债台高筑的开发商维持高利润的幕后支持者正是银行。”北京易居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牟增彬透露。
去年以来,银行对开发贷的授信额度和审批一直是严格控制。
记者了解到,对于长期合作的开发商,楼市低迷时银行给出的授信额度不会再扩大了。“总行一般会有一些指定的指标,会要求分行压缩一部分房地产贷款。”该位副行长透露。而据记者调查,被压缩房地产贷款的项目处于基本售罄状态。
“如果想做新的项目,银行一般还是会给开发商提供贷款支持的,因为A银行不支持的话,开发商也会寻求B或者C银行支持。”这位副行长透露。
他也表示:“一般情况下,所有的个人按揭都在发放开发贷的银行办理,回款自然都回到此银行,这样对银行来说才有保障。”
而对那些借款到期的企业,银行一般都会给予宽限。
“银行不想破坏与开发商的合作关系。因为一旦逼迫企业还款,开发商继续从事开发就不会选择这家银行了。一般来说,银行不会因为个别项目销售不好,而错过跟开发商长期合作的机会。”上述副行长透露。
压缩小开商贷款
据这位副行长介绍,开发贷所占银行贷款比重一般都是最高的,总行差不多占30%左右。“各个银行都一样,像民生银行可能更高,占到40%。房地产贷款是高风险业务种类,开发贷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最致命的。”
“因此,与往年相比,银行对待房地产类贷款最明显的区别是更注重防范风险。基本不会再轻易扩大对房地产企业的授信额度,对于比较小的开发商,一般采取压缩贷款,甚至不放贷。”他说,“如果问题比较严重,银行也是不留情面的,肯定是催促开发商要么卖地,要么降价卖房。”
消息人士同时透露,就在前不久某著名粤派开发商遭警方调查的消息一出,银行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冻结了此地产公司的授信额度,并在会议上提出“让开发商到期还款,不给展期”的要求。
事实上,银行仍青睐品牌地产开发商,支持他们收购兼并融资。香港瑞安集团、SOHO中国、世茂集团分别获得130亿元、100亿元和150亿元的授信额度。这些企业表示,部分授信额度将用于新项目的收购和兼并。